本文转自:杭州日报
世界生物圈大会引爆“名山效应”
天目山国庆游客激增75%
记者 管光前 临安微融圈 吕静怡 朱俏英
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“绿色红利”在国庆期间持续显现。记者昨日从天目山景区获悉,假期前五日,景区日均接待游客五六千人次,同比骤增75%,创下历史新高。尽管昨日客流回落至2000人次,但大会所激发的国际关注与生态旅游热潮仍未消退。
面对激增的客流,景区安排了34辆接驳车全力确保游客顺畅进山,同时,基于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的原则,把每日游客进山人数严控在3300人次,“当天上不了山的游客,我们把他们分流到景区周边的禅源寺、民宿、村落景区等节点,或建议第二天上山。”该景区接待部经理陈宏威表示。
天目山访客量骤增的背后,与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天目山召开带来的“导流效应”与“名山效应”不无关联。10月2日,西亚某国驻沪领事馆部分工作人员以“非官方”形式“组团”来天目山观光;10月4日,浙江农林大学的20多名留学生与天目山麓的涌村青年展开3V3篮球对抗赛,并“又唱又跳”参与中外青年涌村喜秋节,深度体验中国传统文化。
除了把天目山带入“国际视野”,这场大会深刻改变了游客在天目山的“出游方式”。陈宏威介绍,大会着实“带火”了天目山的大树,很多游客都选择以步行上山的方式,深度打卡步行道两侧的古树名木,领略天目山“大树华盖闻九州”的奇山奇树。
“早就听说这里生态好,特意带孩子来,天目山植被的茂密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。”江苏游客朱军山说道;台州游客徐卫红则和20多个同伴组团而来,“我们就是冲这些古树来的,天虽然很热,但走在这些大树下面,感觉还是很清凉。”
为给远道而来的游客“助兴”,国庆期间,天目山景区精心策划了“遇见呐!山山川川”“森林疗音会”等主题活动,让游客与山间鸟鸣、林间风声、森林音乐沉浸式融合,在“天人合一”中治愈身心。
大会还给会场隔壁的涌村带来了“虹吸效应”。在国庆期间“扎堆”开张的“涌村人家”海鲜馆、乡村青年LAB微美术馆、村上小院咖啡、幺幺叁咖啡、小阿贵棕编小铺、墙里小厨房、阿杨的餐馆等消费空间,均收获了不错的人气,每天都有数百人光顾。涌村运营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围绕“文艺小村”主题,在涌村导入文创设计元素,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涌村创新创业,使涌村更具烟火气和生活美学气质。
公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